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总体要求,为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二、目标与任务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的基础,是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也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课程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进行概述的。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像、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征和发展,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
2.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3.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在本次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下几点:
强调选择性。新课程强调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而其中选择性是实施此次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管理,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增强人文性。美术新课程具有人文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探索其人文内涵,提高鉴赏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提倡质性评价。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评价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求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及说明
新课程所体现出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结构的设计上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
依据这次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方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其课程结构层次如图所示: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结构图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五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九个教学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学校教学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因素,遵守“1+2”或更多模块的教学要求,也要顾及到部分学生从高一至高三美术课程继续深入学习的需要,以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要求。高中的美术鉴赏模块适合以教学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而选修其他模块的学生可跨年级、跨班组选课。一般情况下,可在高一上学期或全年开设“美术鉴赏”模块,高一下学期或高二学年再逐步开设其他模块。
2.学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高中三年里,高中学生必须在美术科目修习中获得3学分。
每个模块都以美术学科分类为依据,又都由学习内容和成就标准组成,更接近操作的层面,是学生选课的基本单位,也是学分计算的基本单位之一。每个模块修习时间通常为18个学时, 学生修完一个模块,经综合评价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学生在完成3个必修学分的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再从选修模块中继续修习若干模块获得更多学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学分的认定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学生修习课时记录,此部分由授课教师登记,原则上学生必须全程参加课程修习;二是修习过程表现,包括学生在修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参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及平时成绩等;三是模块考核成绩。模块学习结束, 由学校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可以是动手实践操作,或者是两者相结合的形式。
3.学校开课方案建议
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美术人才,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
由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受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开设美术学习模块中的部分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普通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内容系列,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根据目前学校师资与教学条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开设指导方案可采取的方式:基本开课模式(1+2模式);美术鉴赏+绘画+工艺;美术鉴赏+绘画+书法;美术鉴赏+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校开设3个基本模块,提供给学生进行美术课程选修。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课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获得1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选修两个模块内容获得另外2学分。在高中阶段以后的三个学期中,学校应为有兴趣和需要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开设方案建议如下表:
年段与学时设置 |
美术选修模块组合 |
||
方 案 一 |
高一 |
每周1学时,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内修完18学时。 |
美术鉴赏,获得1学分。 |
每周1学时,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段内修完18学时。 |
在绘画、工艺、书法、设计等8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获得1学分。 |
||
高二 |
每周1学时,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内修完18学时。 |
在绘画、工艺、书法、设计等8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获得1学分。 |
|
取得必修学分后自主选修。 |
学校根据办学条件和学生需要开设选修课程。 |
||
高三 |
|||
方 案 二 |
高一 |
每周1学时,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内修完18学时。 |
美术鉴赏,获得1学分。 |
每周2学时,建议与音乐或其它学科交叉排课,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内修完18学时。 |
在绘画、工艺、书法、设计等8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获得1学分。 |
||
高二 |
每周2学时,建议与音乐或其它学科交叉排课,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内修完18学时。 |
在绘画、设计、书法、现代媒体等8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完成1个学分。 |
|
取得必修学分后自主选修。 |
学校根据办学条件和学生需要开设选修课程。 |
||
高三 |
|||
方 案 三 |
高一 |
每周2学时,建议与音乐或其它学科进行交叉排课,在高一年级内修完36学时。 |
在美术鉴赏(1个学分)和绘画、设计、书法、现代媒体艺术等8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获得2学分。 |
高二 |
每周1学时,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内修完18学时。 |
在绘画、设计、书法、雕塑、现代媒体等8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获得1学分。 |
|
取得必修学分后自主选修。 |
学校根据办学条件和学生需要开设选修课程。 |
||
高三 |
四、教学建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组合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是: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全面、准确把握课程目标。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遵循审美规律,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学会理解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发奋创造的精神;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学习从全球化的角度观察与分析各种美术潮流及其文化背景的方法,逐步掌握理解多元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强化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不同美术领域,不同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使用不同工具、材料,选择不同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努力提高学生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5.注重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应注意对美术作品鉴赏和美术作品文化内涵的引导,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生活和艺术中去发现美、理解美、感悟美。
6.注重挖掘人文内涵
向学生介绍世界多元美术文化,拓展美术视野,介绍不同的中外美术思潮以及新近的美术实践和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思考和感悟中理解美术潮流和美术现象,了解中外美术文化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和认识祖国、民族悠久的美术传统,灿烂的美术文化和杰出的美术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现象的甄别和判断能力,抵制庸俗文化的侵扰,增强热爱和保护美术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情感,使学生深切地感受美术文化与提高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生活的关系;重视美术与生活、文化、学生生活经验、当地资源及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7.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倡导“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学习与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归纳与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通过基础性、启发性、应用性和拓展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运用不同工具材料、不同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表现和创作;注重采用研讨、辩论和集体协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围绕各种专题或主题举办艺术节、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或辩论会、学生作品展览会,丰富学生的的美术学习实践活动。
8.有效运用现代技术与手段
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注重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有效性,重视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五、评价建议
1.评价原则
树立评价是为了增加自信、促进发展、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关注和兴趣的观念,遵循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使之符合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和不同模块的内容标准,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能力水平。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指标要具体,评价方法应简明,做到科学、合理,便于操作。
2.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调动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教学效能等方面内容。
教师教学评价可采取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和领导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应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增强教学研究能力;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3.学生学习评价
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应采用不同评价的形式,可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教师可结合模块内容和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课堂、单元、学期的学习评价表。
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利用科学的学习评估体系促进学生了解自我,养成反思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表达表现方式,学会学习。
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基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等因素,着眼于学生个体纵向进步,结合探索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可以用分数、等第、评语等形式呈现。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与督导检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美术教学和学分管理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建立由教育行政、教研人员和学校一线教师组成的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督查、评价、督促普通高中学校开足课时,保证美术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2.加强教学研究
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培训活动,尤其要在雕塑、计算机平面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新增教学内容方面加强研讨;各地可以美术教学和美术专业方面见长的骨干教师为核心组成研究小组,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及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改善教学条件
根据新课程模块开设的要求,学校原有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各地应在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配备必要的美术器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充分考虑各地、各学的差异,尤其要重视广大农村高中的实际和农村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地人文环境、文化传统,提高美术课程的适应性;根据不同教学模块的师资需求,充分利用美术教师资源,互通有无,合理调配,共享美术教师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美术课程的网络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七、研究专题
美术教学研究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以下专题供各地开展研究时参考:
1.实践高中美术《课标》教学方法的研究
2.高中美术新课程各模块课型教学设计研究
3.高中鉴赏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4.设计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
5.高中写生教学活动的研究
6.摄影摄像高中教学法研究
7.高中书法教学研究
8.高中篆刻教学研究
9.高中美术作品展示与点评研究
10.高中美术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11.高中美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高中美术课程各模块教学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高中实施美术课网络化教学的研究
14.教学媒体优化组合促进高中美术课堂学生活动的研究
15.高中美术学习中对学生实施表现性评价研究
16.高中美术课堂中如何组织学生互评的有效性研究
17.高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18.结合本地美术文化资源的高中美术教学研究
19.高中美术教学与社区活动结合研究
20.高中生美术学业成绩评定研究
21.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研究
22.高中美术新增设模块教学师资培训研究
联系电话:027-84842546 网址:www.gzlah.com 邮编:430050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拦江路150号
版权所有 武汉市第三中学 鄂ICP备05001006号 网站建设:武汉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