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为滚球而生_beplay官网体育_beplay滚球app

原标题:沈阳一辆SUV被卡人行道地桩“两年”同样是跨年,每个人的庆祝方式都不一样,有人选择吃大餐,有人选择看电影,而沈阳有位司机却选择“跨护栏”,而且还跨了“两年”。在此期间,沈祥福带队参加法国蒙太古杯比赛、上海金山杯和淄博起源地杯等比赛。记者:有失手的时候吗?郑某:10次能有7次左右得手,偷完之后就销赃,一般住户的防范意识都不强。

成绩查询校友会新高考改革智慧校园

教学教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2009-11-30     来源: Beplay为滚球而生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推进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全面推进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全面的评价;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经历将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初步掌握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严谨、守信、负责、勤俭、进取等良好品质;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理解技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具有认识技术问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一定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具有敬业意识与创业意识,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课程设置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设立的一个科目,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共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包括2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

科目

必修

选修Ⅰ

选修Ⅱ

必修模块

学分

自主选修模块

学分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的选修模块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2

2

1.电子控制技术

2.家政与生活技术3.现代农业技术

4.简易机器人制作

5. 服装及其设计

6.建筑及其设计

7.汽车驾驶与保养

每模块2学分

(一)必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2个必修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对技术有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初步掌握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是在“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具体内容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这些技术设计专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性,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选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条件,为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不同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其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发展他们的特长。供学生在修习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选择。

选修(电子控制技术) 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产品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

选修(家政与生活技术) 以家政与技术的联系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而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庭保健。该模块紧贴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趣,设施要求低。

选修(现代农业技术) 以较为先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农业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农业技术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模块。该模块设置了可供选择学习的6个专题,它们是: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营销。

选修(简易机器人制作)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单片机与控制电路、单片机与传动机械。该模块给学生提供了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选修(服装及其设计) 旨在通过学生对服装的认识、欣赏、设计及简单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强审美和造美能力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着装设计、服装设计。该模块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选修(建筑及其设计) 立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建筑技术而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建筑与文化、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构造及其设计。该模块人文内涵丰富,实用性强,设计和制作内容简便易行。

选修(汽车驾驶与保养) 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汽车例行保养。

四、教学建议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是我省制定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计划,实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进行学分管理的依据。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一)模块修习建议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2个模块,建议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每个模块2个学分,教学时间为36学时;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作为自主选修内容,主要供全体学生在高中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实际情况、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进行修习。

湖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计划

年级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学段

Ⅰ、Ⅱ

Ⅲ、Ⅳ

Ⅰ、Ⅱ

Ⅲ、Ⅳ

Ⅰ、Ⅱ

Ⅲ、Ⅳ

方案一

技术与设计1

家政与生活技术

技术与设计2

电子控制技术

选修Ⅰ其它5个模块

或选修Ⅱ

方案二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家政与生活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

方案三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选修Ⅰ7个模块

或选修Ⅱ

鉴于本省实际,现阶段在高中三年完成两个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一到两个选修模块,根据课程性质及发展、各地各校条件、学生兴趣及发展、课程资源建设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及活动共享等原则,建议优先开设家政与生活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现代农业技术选修模块,并逐年增加选修模块数量。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在修习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城市普通高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条件开设职业技术类校本课程,学生通过选学职业技术课程获得相应的学习证书。

(二)课程安排建议

根据《湖北省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验)》精神,考虑到通用技术课程现状和课程要求操作实践的时间较多,建议每周开设2学时的通用技术课,采用2节课连排的方式排课,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建议

1.课程标准与教材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地选定的教材为主,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并有效地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实施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资源,如网络资源、卫星视频接收、优质课光盘等。教师应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理解教材设计和呈现方式的涵义和优点,依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以课程内容的自主创造为前提,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加以利用,并在开发更具适合性、针对性的课程资源上开拓和创新。

2.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

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方式的设计,明确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注重探究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知识水平、个性特长、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倡导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全员性参与,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和探究愿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其次,要强调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为作品的过程、交流和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设计过程,以促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技术思想和方法是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并把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精心挑选一些体现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技术设计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去体验、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真谛。

(3)重视技术试验和实践操作的教学

充分利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开展技术试验与实践操作教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如对比试验法、析因试验法、性能试验法等;要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标准、数据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注意个中细节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抓住有价值的资料,力求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和负责的科学态度;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技术试验往往会有失败,要积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怕挫折的意志。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模仿方式适用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等技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全体成员的作用,注重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培养学生协作、沟通的能力及共同奋进的团队精神;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

(5)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技能操作方法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等多种方式,及时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辅导过程中,要对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分析和方法上的指导,防止出现教师代替学生操作的现象。

(6)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7)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8)重视对学生的技术习惯的养成教育

要将养成教育贯穿于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加强安全教育,注意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

(9)联系实际,关注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要立足科学、技术、社会,注重它的先进性;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3.加强教学研究,注重校本教研

建立通用技术教学研究和教师教学、培训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作品制作、创意展示活动。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人员的作用,重视学校和校际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研究、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学校要为技术教师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五、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要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了解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状况,进行学生技术学习水平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

对学生学习技术知识的评价,应根据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等类别进行评价。对于陈述性知识通常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程序性知识则要求学生在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在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操作中正确运用。

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主要从学生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试验技能、交流技能、评价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应从某一技能本身的操作要点和规范出发,依据课程目标进行,倡导和鼓励有新意的技能、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不同的技术学习内容,学生经历技术学习过程的感受也不同,要根据内容特点确定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应着重从学生参与技术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在技术学习中,是否具有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具有不屈不挠、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信心和意志,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技术作品能否体现关爱自然、珍视生命等积极向上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技术学习过程中,对于技术文化的理解是体现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评价者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并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和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美学视角和富有魅力的个性展示,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并及时给出描述性的评价意见。

需要强调的是,在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是孤立的、机械分割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将三个方面有机融合起来,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二)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应是开放、灵活、多种多样的,如书面测试、方案及作品评析、制作过程记录、访谈、工具的使用、活动报告、网络评价平台等。评价者要根据具体的评价目标、内容,客观分析并灵活运用这些评价方法。

1.书面测试

选取来自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分析、案例分析、产品设计和产品分析等题型,考察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将技能方法迁移到新问题情境中的能力。

2.设计方案及作品制作

对学生制作的作品、作品模型、设计方案和技术图样、说明书、设计制作报告、操作过程及规范、工具使用等进行评价。

在对方案及作品等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成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于成功(达到设计要求)的方案作品,要从其创意是否新颖,各种指标是否合理,制作是否精益求精,以及设计、制作报告是否找出了成功的原因与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不成功的方案和作品,要着重评价设计中的合理之处和有价值的地方,看其是否有自主的新思路,设计、制作是否认真,特别要看其是否找出了不成功的原因及教训,要允许学生重新设计或制作,并重新进行评价。

3.学习及评价手册

学习及评价手册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教师记录全体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信息;学生记录技术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技术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设计与制作中的独到或有创意之处、对作品或方案的评价等过程性资料,从而形成学生的技术活动档案。家长和校外技术指导也可以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三)模块修习的学分认定

以模块为单位安排教学活动的通用技术课程,学分认定也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学习的时间为36学时。每个课程模块的学分认定时,从“学时考评”、“过程表现”和“学习水平” 三个方面考查,三个方面均合格者方可认定该模块学分。下面是各评价项目的具体要求,供实施过程中参考。

1.学时考评。该项主要通过考勤登记和对学生听课记录的检查等方式进行鉴定。学生学习时间至少要达到模块规定学习时间的5/6以上。全程参加学习者记满分,未满分者按相应的比例折合;缺课7节(含7节)以上的为不合格。

2.过程表现。该项主要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技术活动档案或成长记录,以及阶段性知识与能力的测试等综合考评来实现。学习过程性评价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三者结合起来。

3.学习水平。可根据某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性质,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如采取纸笔测试、操作技能考察或二者结合,进行多层面、多层次整体测评。

测评一般以百分制计算,纸笔测试占60%,操作技能考察占40%,在“过程表现”和“学习水平”测评中,85分以上的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评价的管理和实施

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等级可以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在某模块“学时考评”、“过程表现”和“学习水平”均取得合格或合格以上成绩者,获2学分。对有特别优秀的设计、制作成果,或有所创新、发明的学生,应将情况如实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六、保障措施

 (一)领导与管理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在本地区课改领导小组内设立由主管主任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在师资培训、队伍建设、资源开发、经费投入、设施设备、教学研究、课程评价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落实情况,确保开足开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逐步开设选修模块。

2.各普通高中应有一名校级领导具体负责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工作,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做好实践活动的安全工作。

3.各地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通用技术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争取社会和家长理解,支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应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为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开设与实施。各普通高中应设立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相应的配套经费。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早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督促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通用技术教师。通用技术课程必修部分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教师,选修课可配备专职教师,也可聘请固定的兼职教师,通用技术实践室应配备实验员。

2.各普通高中应安排教学能力较强、动手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理科教师任教通用技术,鼓励和吸收青年教师充实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支持学校招聘工科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来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支持学校聘请职业高中、职业技校的专业教师担任通用技术兼职教师。

3.各级教研部门要根据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和专业需要,采取适当的培训方式组织好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中校负责组织并确保教师参加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通用技术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及进修活动,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和反馈,保证培训质量,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课程资源及场地建设

1.课程资源建设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案例集、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等通用技术教学资源。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学校建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专用教室依据《湖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装备配备目录》配备器材,各普通高中应在3年内达到标准。建设专用教室时应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的劳动与技术教室的作用,根据通用技术实施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并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设备、器材。专用教室应配有通用技术实验员进行管理。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选修模块教学场地的建设,除利用已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心、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职业高中实践场地以及学校自建实践基地外,还可统一建设技术教育基地(中心),或由临近的几所学校分别建选修模块的专用教室,实行学生跨校选课制度。

4.各普通高中应积极开发和利用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立有特色的通用技术资源库,并鼓励通用技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

(四)课程评价工作

1.学分认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高中学校通用技术课程评价工作的指导,按照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定期开展对通用技术学分认定工作的督查,保证学分认定工作的科学、规范,监控和评估普通高中校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课程的质量。

2.成长记录档案。各普通高中要加强通用技术课程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认真记录学生成长档案。

(五)教学研究工作

1.各市、州应配备通用技术专职教研员,各县(市、区)应配备专职或以通用技术为主的兼职教研员。各市、县(市、区)应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教研组,负责指导通用技术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2.各级教科研规划部门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通用技术课程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本课程推进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通用技术教学质量。

3.建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机制。逐步建立以实施学校和骨干教师为依托,以省、市、县和学校教研队伍为纽带的教学研究机制,重点研究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借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通用技术实施经验,分析我省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六)督导评估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关政策。目前可参照理科教师的标准确定通用技术教师工作量,职称评审时可单独设置通用技术教师系列。

2.各地教研部门要加大对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通用技术优质课、优秀论文(案例)评比和各种展示活动,引领课程的持续发展。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对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年度考核范围内,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高中学校评估的依据。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充分利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开展技术试验与实践操作教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如对比试验法、析因试验法、性能试验法等;要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标准、数据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注意个中细节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抓住有价值的资料,力求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和负责的科学态度;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技术试验往往会有失败,要积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怕挫折的意志。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模仿方式适用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等技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全体成员的作用,注重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培养学生协作、沟通的能力及共同奋进的团队精神;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

(5)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技能操作方法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等多种方式,及时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辅导过程中,要对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分析和方法上的指导,防止出现教师代替学生操作的现象。

(6)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7)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8)重视对学生的技术习惯的养成教育

要将养成教育贯穿于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加强安全教育,注意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

(9)联系实际,关注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要立足科学、技术、社会,注重它的先进性;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3.加强教学研究,注重校本教研

建立通用技术教学研究和教师教学、培训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作品制作、创意展示活动。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人员的作用,重视学校和校际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研究、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学校要为技术教师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五、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要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了解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状况,进行学生技术学习水平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

对学生学习技术知识的评价,应根据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等类别进行评价。对于陈述性知识通常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程序性知识则要求学生在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在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操作中正确运用。

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主要从学生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试验技能、交流技能、评价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应从某一技能本身的操作要点和规范出发,依据课程目标进行,倡导和鼓励有新意的技能、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不同的技术学习内容,学生经历技术学习过程的感受也不同,要根据内容特点确定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应着重从学生参与技术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在技术学习中,是否具有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具有不屈不挠、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信心和意志,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技术作品能否体现关爱自然、珍视生命等积极向上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技术学习过程中,对于技术文化的理解是体现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评价者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并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和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美学视角和富有魅力的个性展示,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并及时给出描述性的评价意见。

需要强调的是,在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是孤立的、机械分割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将三个方面有机融合起来,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二)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应是开放、灵活、多种多样的,如书面测试、方案及作品评析、制作过程记录、访谈、工具的使用、活动报告、网络评价平台等。评价者要根据具体的评价目标、内容,客观分析并灵活运用这些评价方法。

1.书面测试

选取来自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分析、案例分析、产品设计和产品分析等题型,考察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将技能方法迁移到新问题情境中的能力。

2.设计方案及作品制作

对学生制作的作品、作品模型、设计方案和技术图样、说明书、设计制作报告、操作过程及规范、工具使用等进行评价。

在对方案及作品等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成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于成功(达到设计要求)的方案作品,要从其创意是否新颖,各种指标是否合理,制作是否精益求精,以及设计、制作报告是否找出了成功的原因与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不成功的方案和作品,要着重评价设计中的合理之处和有价值的地方,看其是否有自主的新思路,设计、制作是否认真,特别要看其是否找出了不成功的原因及教训,要允许学生重新设计或制作,并重新进行评价。

3.学习及评价手册

学习及评价手册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教师记录全体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信息;学生记录技术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技术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设计与制作中的独到或有创意之处、对作品或方案的评价等过程性资料,从而形成学生的技术活动档案。家长和校外技术指导也可以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三)模块修习的学分认定

以模块为单位安排教学活动的通用技术课程,学分认定也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学习的时间为36学时。每个课程模块的学分认定时,从“学时考评”、“过程表现”和“学习水平” 三个方面考查,三个方面均合格者方可认定该模块学分。下面是各评价项目的具体要求,供实施过程中参考。

1.学时考评。该项主要通过考勤登记和对学生听课记录的检查等方式进行鉴定。学生学习时间至少要达到模块规定学习时间的5/6以上。全程参加学习者记满分,未满分者按相应的比例折合;缺课7节(含7节)以上的为不合格。

2.过程表现。该项主要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技术活动档案或成长记录,以及阶段性知识与能力的测试等综合考评来实现。学习过程性评价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三者结合起来。

3.学习水平。可根据某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性质,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如采取纸笔测试、操作技能考察或二者结合,进行多层面、多层次整体测评。

测评一般以百分制计算,纸笔测试占60%,操作技能考察占40%,在“过程表现”和“学习水平”测评中,85分以上的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评价的管理和实施

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等级可以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在某模块“学时考评”、“过程表现”和“学习水平”均取得合格或合格以上成绩者,获2学分。对有特别优秀的设计、制作成果,或有所创新、发明的学生,应将情况如实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六、保障措施

 (一)领导与管理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在本地区课改领导小组内设立由主管主任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在师资培训、队伍建设、资源开发、经费投入、设施设备、教学研究、课程评价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落实情况,确保开足开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逐步开设选修模块。

2.各普通高中应有一名校级领导具体负责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工作,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做好实践活动的安全工作。

3.各地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通用技术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争取社会和家长理解,支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应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为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开设与实施。各普通高中应设立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相应的配套经费。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早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督促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通用技术教师。通用技术课程必修部分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教师,选修课可配备专职教师,也可聘请固定的兼职教师,通用技术实践室应配备实验员。

2.各普通高中应安排教学能力较强、动手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理科教师任教通用技术,鼓励和吸收青年教师充实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支持学校招聘工科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来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支持学校聘请职业高中、职业技校的专业教师担任通用技术兼职教师。

3.各级教研部门要根据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和专业需要,采取适当的培训方式组织好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中校负责组织并确保教师参加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通用技术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及进修活动,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和反馈,保证培训质量,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课程资源及场地建设

1.课程资源建设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案例集、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等通用技术教学资源。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学校建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专用教室依据《湖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装备配备目录》配备器材,各普通高中应在3年内达到标准。建设专用教室时应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的劳动与技术教室的作用,根据通用技术实施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并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设备、器材。专用教室应配有通用技术实验员进行管理。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选修模块教学场地的建设,除利用已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心、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职业高中实践场地以及学校自建实践基地外,还可统一建设技术教育基地(中心),或由临近的几所学校分别建选修模块的专用教室,实行学生跨校选课制度。

4.各普通高中应积极开发和利用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立有特色的通用技术资源库,并鼓励通用技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

(四)课程评价工作

1.学分认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高中学校通用技术课程评价工作的指导,按照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定期开展对通用技术学分认定工作的督查,保证学分认定工作的科学、规范,监控和评估普通高中校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课程的质量。

2.成长记录档案。各普通高中要加强通用技术课程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认真记录学生成长档案。

(五)教学研究工作

1.各市、州应配备通用技术专职教研员,各县(市、区)应配备专职或以通用技术为主的兼职教研员。各市、县(市、区)应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教研组,负责指导通用技术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2.各级教科研规划部门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通用技术课程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本课程推进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通用技术教学质量。

3.建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机制。逐步建立以实施学校和骨干教师为依托,以省、市、县和学校教研队伍为纽带的教学研究机制,重点研究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借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通用技术实施经验,分析我省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六)督导评估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关政策。目前可参照理科教师的标准确定通用技术教师工作量,职称评审时可单独设置通用技术教师系列。

2.各地教研部门要加大对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通用技术优质课、优秀论文(案例)评比和各种展示活动,引领课程的持续发展。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对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年度考核范围内,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高中学校评估的依据。


 

  • 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027-84842546 网址:http://www.gzlah.com 邮编:430050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拦江路150号

版权所有 Beplay为滚球而生 鄂ICP备05001006号 网站建设武汉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