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操作模式
付安平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模式对兴趣培养、情感教育、成功教育和希望教育等教育模式进行了整合,理清了兴趣、成功、希望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兴趣→成功→希望教育工艺流程,为了便于广大教师实践操作,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作用,特将理论模式转化为操作模式。
[关键词]兴趣;成功;希望;操作模式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深入,各种新的教育模式不断产生,但这些模式不外乎为过程模式和结果模式两种,且大多为结果模式,给人的感觉像是种种教育理念,对基础教育的具体操作指导力度不大。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模式[1](如图1所示)是笔者在自己长期实践经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过程模式。它对非智力因素培养、成功教育、希望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教育模式进行了整合,理清了兴趣、成功、希望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兴趣→成功→希望教育工艺流程。
图1 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模式
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模式是一种纯理论模式,它呈现给大家的是从理论角度对兴趣、成功、希望、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种内在联系。但一线教师很难按此模式进行教育实践操作。为了使阐述更清楚和增强可操作性,现特建立实践模式——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操作模式(如图2所示)。
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操作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讲究教育工艺性,即兴趣→成功→希望教育工艺流程。人们都知道,在制造业中,工艺是质量的保证,先进的工艺不但能保证质量,还能提高效率。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根本不重视工艺流程,生产了大量不合格产品(尽管有毕业证),可以说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兴趣→成功→希望教育工艺流程说明教育的根在兴趣,成功和希望要为兴趣服务,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兴趣后,才会接近它,了解它,理解它,接受它,服务它,从而改造它。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在整个兴趣·成功·希望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教育起着加速或减速的作用,且情感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兴趣、成功、希望的发展而发展,并操纵着兴趣、成功、希望的发展速度。[2]
一、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增强家校默契
目前由于广大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社会经历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认识不一,再加上家长的教育能力普遍有限,且有些家长还很自负,花费到子女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过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差,甚至有的起负面教育作用,导致家庭教育存在种种误区。鉴于以上情况,学校必须培训家长,使家长:①树立与孩子同成长的意识。②提高认识和教育能力。③重视子女教育。④把精力和时间向教育子女上转移,且保证足够的数量。一般说来,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研讨会、家庭教育报告会、家庭教育讲座、家访和请家长等方式,集中或分散地,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将学校教育目标、教育教学规律、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及对学业的影响、心理疏导技法等内容灌输给家长,一方面使其提高认识,思想到位,另一方面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作好家庭教育软件储备。只有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默契,形成合力后,学校教育才能发挥最佳效益。
二、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形成学校社会教育合力
众所周知,社会是一所大学,也是一个大染缸。社会对人的教育具有双重性,它对人的教育有积极的一面,但需要人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可是其消极面因符合人性,能满足人的本能很容易被人认同,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青少年极易被社会上低级、庸俗的东西所吸引,因此,在自然状况下,青少年接受社会教育时,往往接受的是社会的负面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使其不被低级庸俗的“暗示性”因素所左右。目前,学校利用社会教育的普遍做法是通过读书、读报、观看电影电视、影评、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抑恶扬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并提供改进意见,使社会教育向有利于学校教育方面发展,提高社会教育的教育作用。
三、立足学生发展的基点,发挥学校教育自身功能
1、兴趣——一切教育的切入点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的潜在动机,满足兴趣也是学生的一种重要需要,是学生宣泄精力的一个正常出口,更是教育学生的切入口,兴趣一旦发展成爱好,学生就有了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助其立志,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激发兴趣上,学校可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德育活动方面。可通过举办大量的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又喜闻乐见的兴趣活动,如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校级大型学生活动,艺体美活动,文学社活动等。组织以上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满足兴趣,培养特长,发展爱好,丰富校园生活。要进行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活动效果。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时刻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刺激的醒目性,刺激的不和谐性;优化提供刺激的方法,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学,课堂设疑置难,运用语言艺术,理论联系实际;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节凑,让学生策划和参与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展示才能,表现自我,利用物质或精神激励等都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3]
兴趣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培养兴趣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了满足学生一般兴趣上,而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最后达到帮助学生立志和主动学习的目的。
2、成功——强化兴趣支持希望
成功的基础是有兴趣,成功的核心是发展智力,成功的目的是保护自信心和从内部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成功的载体是活动,成功的功能是提升兴趣支持希望。进行成功教育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二要培养健康的成功心理。三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四要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五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六要鼓励学生争取成功。
在实施成功教育时,一定要恰当掌握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课堂提问的即时性评价,因人而异,重在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阶段性测评,不简单地按原始分数排队,评定优劣,应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允许“再来一次”。让学生自身纵比,看进步,着眼于发展;相对横比,看位置变化,着眼于提高,绝对不以一次成败定优劣。[4]同时把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引导转化为行动上的支持和鼓励,用成功来强化兴趣支持希望。
3、希望——学生的精神支柱
华中师范大学刘华山教授[5]认为,希望往往通过增强人的自尊需要,自我肯定的需要来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并形成鼓舞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导致学生肯定自己的潜能,从而去追求目标,实现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当教师对学生充满希望,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时,教师的殷切期待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就会唤起学生的相应反应,学生就会按教师的期待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行为,并得到积极的、成功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因为教师的期待和评价使学生能认识自我。当教师对学生发展抱乐观态度的期待时,学生就对自己的进步充满希望并唤起学生加倍的努力回报教师的理解与信任,最终导致学生按教师的期待塑造自己的行为。但是,若教师对学生期望值过低,这种消极的期待就会导致教师放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全面的教育,期待的消极作用将导致教育的失败。
4、情感——师生沟通的桥梁
情感是人类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是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动力。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速度,学习效率及效果影响极大。无数实例证明学生的情感直接操纵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学生的精力分配量和控制学生的精力转移速度。因此,重视人际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的团体气氛,师生互相敞开心菲,可极大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的教育响应力会自动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望,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反应,并变成一股强劲的动力推动学生向前发展。另外学生的喜与怒、哀与乐、爱与憎、紧张与轻松、抑郁与开朗、烦躁与平静、悲观与自信、满足与不满足等情绪变化也直接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
5、和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学生的内部因素(智力、非智力、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与外部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以及内外部因素和谐发展,将会给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佳教育机制。当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五方面结构合理和谐平衡发展时,就会形成一种合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若能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发展,学生就会一直处于最佳发展状态,持续向既定的目标发展,最终达到最佳发展平水,获得成功,取得佳绩。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学校行管人员协调一致。首先是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要一致,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教育方案,统一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在认识和行动都一致的情况下,还要对学生的态度一致,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和谐的教育机制(如图3所示)。
注:方框内示学生教育外部诸因素,圆圈内示学生内部诸因素,学生内、外部诸因素的结合部是学生的精力,即和谐的教育机制在生理上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精力。
总之,教育活动极其复杂,影响学生学业的因素众多,无论利用其中一个或若干个因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如果按兴趣→成功→希望教育工艺流程进行教育,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付安平.学生精力转移理论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下):31-33.
[2]付安平.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模式[J].教育探索,2006,(3).15-16.
[3]覃智钧等.非智力因素理论与实践[M].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91.8
[4]郭利莹.初中物理成功教学(育)探索[J].物理教学探讨,1996,(6).
[5]刘华山.“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教育研究,1994,(10).
[有修改 原载付安平. 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操作模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下):46-47.]
联系电话:027-84842546 网址:www.gzlah.com 邮编:430050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拦江路150号
版权所有 武汉市第三中学 鄂ICP备05001006号 网站建设:武汉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