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为滚球而生_beplay官网体育_beplay滚球app

可在1923年时,一位德国的占星家建议希特勒不要在秋天发起任何政治行动,希特勒对此不屑一顾,于1923年11月发动了啤酒馆暴动,企图通过政变夺取政权,结果惨遭失败。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若没有中国战场牵制住日军主力,那日军早不知道打到哪去了。德约科维奇和郑泫遭遇,这原本被认为是一场没有悬念的较量,两人曾在2016年澳网首轮有过一次交手,当时小德三盘完胜,此番再次交手,同样几乎没人认为郑泫能够爆冷。

成绩查询校友会新高考改革智慧校园

德育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班主任之窗

班主任之窗

走进学生的心灵 提升教育实效

2009-12-01     来源: Beplay为滚球而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 提升教育实效
                                                  刘小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办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它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工作,更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养成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用。
一、为什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1、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其内心的想法,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才会有实效。
    2、班主任工作性质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深入精神世界的本领,他说:“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他还告诫说:“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3、当今青少年的思想现状需要走进心灵,以切实解决心灵问题。不容置疑,当今青少年在思想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1)缺乏远大理想,理想的异化。有记者问几位中学生,有谁崇拜雷锋、刘胡兰、张海迪,他们都摇头;记者又问,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呢?其中的一个中学生毫不迟疑地说:“他们太累了,我们学不了。”升学,考大学,找个好工作,能赚大钱,能享受生活……成了许多青少年的“远大”而唯一的理想。(2)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情感的荒漠化。众多青少年不知父母的生日;双下岗职工的孩子不少佩带高档手机。我觉得有的青少年或是对地球上的动物,或是对自己的小伙伴,甚至是对精心呵护自己的母亲,乃至对自己的生命,多的是冷漠、仇恨、冷酷,少的是亲情、温情、同情、友情、爱情;他们的心中缺乏爱,缺乏美,缺乏善良,更缺乏生活的激情。这就是亟待我们根治的青少年情感荒漠化。(3)性格脆弱,心理的贫瘠化。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见于报端,我们要说现在的青少年怎么啦?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上,有学者就指出,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呈低龄化趋势,最小的仅9岁。 
二、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教师应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与学生相处、相交、相知,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了解和化解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要敢于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放下师长的架子。随着与学生接触了解的增加,学生的错误、问题也就会自然地暴露出来。这时,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尽量要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要更多地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同时,不能亲一批,疏一批,更不能把学习成绩好的视为上宾,而把成绩或者品行较差的学生视为眼中钉,因为越是后进的学生,越是需要师长的关爱。我们要努力让“越秀”的每一位学生不但都是合格的,而且都是学有所长,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塑造出一块优质的“越秀”品牌,从而立于教育产业竞争的不败之地。
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念开始,既要做到“心中有爱”,也要做到“目中有人”。具体需把握以下几点:
   (1)、面对现实,走近学生
  “走进”必先“走近” :1、 提前侯课:与学生多几分钟无拘束、近距离的接触,在随意的攀谈中、在留心的观察中、在轻松的交流中,师生之间语言的障碍扫除了,心灵的篱笆拆掉了,感觉亲切了,隔膜消解了。 2 、走下讲台:教师高高在上实际上是自己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上。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首先要淡化师生之间的绝对距离,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学习的空间当中,可以说,穿梭在学生的课桌之间才更有可能浸润到学生的心怀脑际。3 、有你有我:多出些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一起玩、一起聊,尽最大的努力感其所感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悟其所悟。 
   “走近”还须“留心” :1、 和而不同:与学生打成一片,这叫做“和”,和谐的和。但教师毕竟不同于学生,因为教师的责在教导,因此教师走近学生一定要表现出长者的风度、智者的才华和能者的水平。2 、学而时习:教师所具有的学识、理念、方法都只有在实践当中应用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学识、理念、方法。如果做教师的知而不道,做学生的懂而不得,教师教了传而未达,学生学了经而未验,则“走近”又何益之有?
(2)、强化感情,走进心灵
   与学生的心靠近了,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可还远远不够,必须把与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份感情强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 写“周记”。 2、练“硬功”。依靠传统的“师道尊严”来维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已是不可能的事,最好的出路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练好教书育人的硬功夫,让学生心服口服。例如,锤练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让学生听着你的课如沐春风,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温暖,善用、妙用教学语言为教学注入活力,如“听着你的发言,我们大家也格外兴奋。”这不仅表扬了发言者,更调动了全班学习的积极性。3、做“具体事”。有人说,教师靠的是一张嘴吃饭。这在以往也许的确如此,可今天,这行不通了,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接触的老师多了,会无形中给教师贴上“言行一致”、“言不由衷”等标签。自古便有孔子等教育家的无数训言为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行为。我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件事,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作业量有所增加,如何调动学生如新课那样的学习兴趣呢?我用批改中加上评语鼓励的办法,自那以后,学生对作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每次总是希望看到老师亲切的话语。可有一次,由于其它原因,没能及时的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完,虽然,事后向学生讲明,学生也能谅解,我也就没很在意这件事,后来,偶尔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均是如此,慢慢地,我发现学生对我的态度有所改变,在向老师的建议中便有一部分提到了“批改作业”一事。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从此以后,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坚持、认真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语,因为他们希望看到来自教师的肯定或期望,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作业批改,而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
三、 走进心灵,引向深入,培养人格
   通过师生间相互的努力,师生的心灵沟通了,此时,正值教育的大好时机,做为良师益友的教师应一边巩固所取得的成果,一边把它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 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027-84842546 网址:www.gzlah.com 邮编:430050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拦江路150号

版权所有 武汉市第三中学 鄂ICP备05001006号 网站建设武汉网户